关注心理:需要行之有效的预防性解决方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1-30 23:26:32
国家心理预警与应急支撑体系的提出,为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个体的健康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认识与防范的视角。它既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政府决策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等机构统计,我国每年有28.7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不少还在自杀时连带无辜的人;而过去10年间,全国各类精神病总患病率已由12.69‰上升到13.47‰,全国重症精神病人总数已高达1600万,其中,北京已经成为精神疾病的高发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有各种精神、心理障碍人群超过100万,但是相关的专业医生却相对匮乏。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目前只有600多名精神病医生,平均每个医生要为两万多市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而全市没有一家综合医院设立有精神专科,各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少之又少。休 闲居 编辑
我国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为23%,在所有疾病中排第5位;而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刑事案件,特别是恶性事件的比例越来越高。公安部的一项统计表明:严重肇事肇祸的心理疾病患者和恶性精神病人高达120多万!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什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民众的心理为什么会越来越脆弱,一个小小的事件,或一个近似荒诞的言论却能引来巨大的心理恐慌和社会动荡?有无办法防范和应对?
我们看到,对类似事件的一个预防性的、深层次的,从民众角度进行的自我心理免疫性的工作和应对机制的重要作用。这个机制就是:建立国家心理预警与应急支撑体系,一个基础的综合性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性的解决方案。
国家的心理预警与应急支撑体系就是由国家建立的对心理疾病(健康)进行预防、治疗和对普遍性的心理不满的社会问题、政府决策和重大社会事件进行预警、监控、提供应对策略和快速实施的系统。
国家心理预警与应急支撑体系首先是心理健康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以个体的心理健康为对象进行预防、治疗和教育,其解决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刑事案件和个别社会问题。
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虽有一定的成绩,如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热线、大中小学的心理中心、心理危机应对中心等一批机构。但还远远不够,同时从业人员的数量及其专业化水平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需要。以高校为例,到2002年北京的67所高校中也只有28所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且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人员以兼职居多,专职人员少,其中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与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学生1∶1500的比例相比,差距太大。
其次是社会心理层次。社会心理层次关注的对象往往是由社会转型、社会不公、政府决策、重大事件、重大疾病等引起的民众的共性的心理感受和反应,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共性的行为反应。社会心理层次的问题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局部的或全局的动荡和冲突,进而影响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要建立国家心理预警与应急支撑体系,从心理健康层次上说,要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的建设、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方面做大量工作。而从社会心理层次上说,建立国家心理监测网络、建立国家的心理满意度指数模型、建立群体性心理危机的应对和干预机制等方面,需要下大量的工夫。
≡ 查看、发表评论 ≡